當人體在站立時,由於地心引力的關係,全身的重量以正常情況而言,重心會平均落在骨盆區(薦髂關節->髖關節->恥骨聯合)與足弓。從圖中,可以看出肩胛骨高低,骨盆高低,來自於足弓的變異,影響了大腿股骨,與小腿的變異。當然所受力的髖關節,膝關節,踝關節也都因而變形。從足弓來論,我們單一的足部總共有26塊骨頭,從側面來看,有一個拱起來的弧度,稱之為足弓。他是由骨骼,蹠膜與肌腱組成,聯合起來的作用就像避震器一般,扮演著走路時,腳部著地吸震與離地前進的雙重角色。
而骨盆,向上連接了脊椎,向下與大腿下肢軀幹聯繫,是身體重心,平衡與協調的關鍵。當我們處於行,走,坐,臥的各種姿態時,脊椎最大的關節--薦髂關節,承擔最大的重量。也因此在雙側薦髂關節不協調時,例如坐時長時間翹腳,臀部肌肉容易痠痛,久坐腰痠背痛幾乎都與此有關係。在骨盆帶,也保護了身體的生殖與消化和泌尿系統,所以相關的骨骼對稱差異過大時,都容易產生病痛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