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9月4日 星期五

[AMCT]初階技術操作的常見技術探討

fast-6point以AMCT為主的整脊技術當中(實際上應該改叫AM),在剛開始與臨床了一段時間當中,經常得檢視自己的動作是否"到位"。不然,很容易就會造成關節半脫位方向的誤判而造成新的反應。而這種因為調整錯誤所造成的反應,經常被不明就裏的醫師告知患者為"排毒反應"或"暝眩反應"或"氣不通"來搪塞,為何此種調整錯誤的現象,不稱之為"排斥反應"呢?所以,強化自己的技術和充實自我的醫學常識,是很中要的一環,而AMCT的技術當中,首最重要的就是"Six Point Landing"

六點定位通常是,開始學的時候,把大拇指,食指,中指放在適當的位置時是最彆扭的。因為在六點定位之前的上一個"合"的雙腳靠攏,排除內外關完成後,就要來"六點定位",從雙掌合併到6指定位,最常碰到的現象,就是因為左右手,手腕的施力方向力量過大與不均,而造成了長短腳誤判。會造成手腕與施力不均的原因,除了是因為習慣的慣性用單一手之外,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,就在於"床面"的高度太高或太低。

因此,正確的醫師位置與定位,在2006年AMCT的會議上,再次宣告了需要注意的幾個重點:

1.醫師應該離患者趴在床上時,腳掌與醫師約有一步遠的距離。

2.在站立時,醫師本身的腳,應該採弓箭步。且抬腳時醫師身體的重心需要前後移動。

3.醫師在調整患者時,腰是打直的,只有頭部自然下垂。如果醫師有彎腰或駝背,甚至是半蹲或高跪姿判斷或調整,都是錯誤的姿勢

4.調整床的位置,平面上升後的高度,會在醫師的恥骨到肚臍之間。

5.醫師在手持Activator時,槍頭,手腕,手肘是要成一直線的,一個是保護醫師的手腕,一個是確保施力方向的正確性。

所以,至少在上述的幾個重點注意到了,就會發現在處置患者時,本身是輕鬆且不受二次傷害的。

再者,確認每一個施力方向的正確性,更是要熟悉解剖的3D相對位置,如此,還可以看到了幾個現象:

1.患者在比對調整前後,在當下對酸痛的反應是有減輕的。

2.患者即使在調整下床後,蹲跳十數次,再趴上調整床,腳還是"平"的。

3.患者不需要忍耐調整當下的百來次的"槍擊",以重點處置,就可以減輕問題。

4.從體態而言,不對稱的情況會趨近平衡與對稱,包括了患者平趴時,雙腳掌的外開程度。

當然,要求自我分析長短腳的技術與準確度,是要經常自我不斷的要求與練習的,也包括患者本身,即使有了如此神奇的AM技術,把半脫位的位置回復,還必須考慮到週邊筋膜,神經,血管與周邊軟組織的問題。在不侵入與不打針,不吃藥的情況下,我們給患者最大的幫忙,就是在啟動本身的自癒力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